刘永涛:一次新的文学远征,第一届“芙蓉文学双年榜”观察 DATE: 2023-09-30 23:42:56
“制芰荷以为衣兮,涛次集芙蓉以为裳 。文学文学”5月20日,远征备受中国文坛瞩目的第届第一届“芙蓉文学双年榜”暨芙蓉文学盛典 ,在汨罗举行。芙蓉来自全国各地的双年文学名家齐聚汨罗江畔,重温屈原披卉如旗的榜观极致浪漫,感受新时代奔涌的刘永文学浪潮 ,见证中国当代文学的涛次重大收获 。
一场新的文学文学文学寻根
“芙蓉文学双年榜”是芙蓉杂志社特别策划的大型文学品牌活动 ,涵盖“芙蓉文学图书榜”“芙蓉杂志榜”两部分,远征由湖南省委宣传部、第届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指导 ,芙蓉芙蓉杂志社 、双年当届“芙蓉文学盛典”合作城市联合主办 ,每两年举办一届 。
5月20日晚,汨罗屈子文化园诗歌交流中心 ,随着芙蓉花缓缓绽放 ,漫天花瓣和诗句撒落 ,第一届“芙蓉文学双年榜”揭晓 。
韩少功 、东西、胡学文、张新颖、陈继明 、卢一萍 、陈春成、南翔、孙频 、王威廉的10部作品入选“芙蓉文学图书榜” ,榜首《人生忽然》为“桂冠作品” 。
李修文 、李宏伟、林森、胡性能、塞壬、杨知寒、刘羊、范小青、鲍尔吉·原野、傅菲的10部作品入选“芙蓉杂志榜”,榜首《致母亲》为“桂冠作品”。
这是一场文学的寻根与赓续。
“汨罗与文学的关系,是生生不息的关系。”《芙蓉》杂志编委会主任、第一届“芙蓉文学双年榜”组委会组长龚曙光说,屈原是中国第一个进行文学创作的标志性人物 ,他在汨罗的足迹 ,为汨罗印上浓厚的文学色彩。当“芙蓉文学双年榜”组委会讨论在哪里发布榜单时,大家不约而同选择了汨罗 。
汨罗是此次“桂冠作品”获得者 、著名作家韩少功的文学原乡。他16岁来到汨罗,在这里生活了10年 。汨罗这片辽阔山水,抚慰青春 ,滋养心灵 ,磨砺体肤筋骨。他说:“文学贵在新变,但变中有恒。就像我们无论跋涉多远漂泊何方 ,梦中总有原乡。无论我们被命运折腾得如何苍老疲惫,归来仍是天真赤子和快乐少年。”
芙蓉花开,风雅自来。汨罗,这是一片屈原、司马迁、杜甫曾经踏足的土地。受其滋养过的先贤们 ,2000多年来滋养了无数以文学为使命的后人 。
“这是一场新的寻根之旅,我从屈原身上感受到一种永恒的追问精神。”《天涯》杂志主编林森说 。他此次上榜的作品《书空录》 ,别具小说的异质性和想象力,展现了幽暗角落的虚空和希望,以及对人生的终极追问,发人深省。
一个新的文学磁场
通过第一届“芙蓉文学双年榜”,《芙蓉》杂志亮出自己的文学取向和文学态度。
该榜单评选历时近一年 ,程序严格 。评选分为作品推荐 、初评、复评 、终评以及“芙蓉文学盛典”等环节,影响力辐射整个文学界。其中,“芙蓉文学图书榜”,由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、副主席、书记处书记吴义勤担任评委会主任 ,“芙蓉杂志榜”,由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担任评委会主任。
在“芙蓉文学盛典”致辞中 ,吴义勤表示 ,“芙蓉文学双年榜”是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传统在新时代的一次特别绽放,未来逐步形成自身的评审文化、评审传统和评审生态,将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和健康文学评审生态的建立,做出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贡献。
作为“新时期中国文学的一片沃土”“湖湘文化名片” ,《芙蓉》杂志自1980年创刊以来,培养一代代“文学湘军”,聚拢一大批国内一流作家。中国文学创作的不少主力,就是从《芙蓉》杂志成长起来的 ,现在《芙蓉》仍然是他们活跃的舞台。
“我们设立‘芙蓉文学双年榜’,是给中国文学设立一个特质鲜明的评价体系,我们关注现实、关切民生,偏爱带有对现实的描摹和思考、思辨,同时带有深情的作品 。”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、芙蓉杂志社社长陈新文坦言他和评委们的偏爱,认为这偏爱和屈原的精神内核是一脉相承的。
著名文学评论家、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认为,“芙蓉文学双年榜”立足湖南 、放眼全国 ,具有开放、高度 、公正三种特质,助推中国文学从高原走向高峰。榜单在汨罗发布,是向文学致敬,更是向伟大诗人屈原致敬。
“芙蓉文学双年榜”的目标 ,正是致力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当代文学评价体系 ,打造一个新的强有力的文学磁场。其对上榜作家的奖励含金量十足:图书榜“桂冠作品”奖金最高50万元,其他9部上榜作品均为10万元;杂志榜“桂冠作品”奖金10万元,其他9部上榜作品均为2万元 。
一次新的文学远征
2300年前 ,屈原跋涉于汨罗江畔,漂泊疲惫的灵魂在此永驻,留下千古绝唱《离骚》,用呐喊唤醒黎明 。
5月20日,骤雨初歇的汨罗玉笥山青翠葱茏,屈子祠古朴静谧 。文学名家们拾级而上 ,拜谒屈子祠 ,举行庄严的祭屈仪式 。在屈子文化园,大家深入了解屈子文化 ,感悟砥砺求索 、忠贞爱国的屈子精神 。
本届双年榜上榜作家 ,既有韩少功、范小青、东西、南翔 、鲍尔吉·原野等文坛常青树,也有李修文、卢一萍、李宏伟、塞壬、刘羊等70后代表作家,还有孙频、王威廉 、陈春成、杨知寒等80后、90后新锐力量,呈现承前启后的文学接力。
“要感谢《芙蓉》杂志对青年作者长期的鼓励和信任,这是青年作家写作中的光亮所在 。”杨知寒的上榜作品《出徒》,文字劲道、充满机锋,讲述一个家庭亲人间的仇恨与龃龉 ,最终温情和解的故事 。她说,屈原将高义留在汨罗,撒下了文学种子。只要还有文学,便不会失去一条观照他人的路径 。
王威廉的上榜作品《野未来》,具有鲜明的科幻色彩 ,关注和想象人类未来某些阶段的变化和困惑 。他感慨,屈原在《天问》中,以当时的文明所能抵达的水平,进行了一次极其幽深的探究和追问 。他怀想屈原,激励自己继续去探究天地大道、科技规律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复杂关系。
“我的母亲是汨罗人,今年100岁了,这次上榜不仅仅是给我的 ,也是给我母亲百岁生日最好的纪念和礼物。”站在屈子祠前,著名作家、深圳大学教授南翔说,他感受这份湘土风情,汲取文学精神力量。
“每一次在《芙蓉》发表作品,我都视作‘回家’。”此次“桂冠作品”获得者、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说 ,“芙蓉文学双年榜”是目前能够体现中国当代文学水准的非常恰当的方式 。他本人深受屈原所开创的荆楚艺术特质的影响。站在汨罗江畔 ,他受到一种精神感召 ,将开启一次新的文学远征 。
文 | 刘永涛,湖南日报社岳阳分社社长